7月7日上午,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团来到长寿区江南街道锯梁村,访问调研了生态建设和产业振兴情况。村支部书记朱万福同志抛砖引玉,简介了锯梁村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新时代发展成绩。
在朱万福的带领下,宣讲团一行来到了长江堤坝。极目远眺,碧空万里、水天一线,江水悠悠、静静地流淌着,宛如一条绿丝带,江船点点、江鸟翱翔。江边宽广的堤坝上绿草茵茵,与江水轿交相辉映,牛儿在上面时而轻吻大地、时而远望天空。朱万福介绍,自从建立河长制、实行十年长江禁渔后,当地政府和居民突出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坚决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才有得今天的“眼福”。
随后,宣讲团参观了百年桂树、世纪杨梅。百年桂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世纪杨梅树冠圆整、生机盎然。朱万福讲解了百年桂树、世纪杨梅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产品价值,他认为,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还需要在产业中融入历史文化,打造宜居宜游有文化气息的田园综合体。
宣讲团辗转到一户种植猕猴桃的农家。猕猴桃树藤蔓弥漫,果实长相极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一位老奶奶那里得知,为了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顾客朋友提供绿色食品,村里的猕猴桃种植防治采取最原始的蚊贴防治法,用最“笨拙”的防护方式保证猕猴桃的品质,以最朴素的种植施肥技术栽种最绿色健康的水果。
在村委会,宣讲团受到了热情款待,喝着清凉的茶水、吃着村民们自己种植的西瓜,与当地干部就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进行了讨论交流。朱万福对锯梁村集体经济发展、“小组团”模式作了深入讲解,他讲到,根据不同的种植产业,分别采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托管、专业团队管理、技术入股等形式,实现现代农业与小家庭户对接,建立起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打造锯梁品牌,形成“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摘、四季有特产、四季有劳务”的经济格局;下一步,将在保护长江生态基础上,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旅游长廊,发展乡村旅游,让锯梁成为江南后花园、长寿长江亲水乐园,切实为村民创收谋实惠。
锯梁村,在党的领导下,锯断穷根瘠梁,挑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大梁!锯梁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踔厉奋发喜迎党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