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现在公路已经修入河谷,这十处渡口早已改建为漫水桥没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的拒马河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桥,每拐一个大弯进一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内共有10个弯,也就有10个渡口。

 

图片8.png

 

 

这里气候宜人,水质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数一级标准,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称。

十渡山清水美,每年吸引了许多鸟儿来安家,冬日的拒马河畔是拍鸟爱好者的乐园,黑鹳,北红,旋壁雀等等,有多种鸟类来此过冬,也吸引了很多的摄影爱好者来此。

 

图片9.png

 

 

说到黑鹳,很少人知道,它们具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十渡拒马河的黑鹳从2000年发现时的3只,到目前的60余只,也已经成为黑鹳的栖息地。201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房山区“中国黑鹳之乡”。

 

图片10.png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除了歇歇脚,也有一部分黑鹳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繁衍后代”。因为十渡拒马河流域环境、水质优越且不结冰,本来是“候鸟”的黑鹳,常驻下来,成了“留鸟”,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根据黑鹳的栖息特性,在拒马河流域分别区划了黑鹳的觅食小区、繁殖小区、停歇地的黑鹳保护小区,并竖立了宣传牌。观鸟、拍鸟,这里不反对,但不能打扰到它们的正常生活。小编温馨提示哦,游客和观鸟爱好者要注意与鸟类保持距离,更不要利用机器或者其他物品惊扰鸟类,做一名文明的观鸟人,因为不打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那么,十渡缘何能吸引黑鹳安家呢?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邓文洪告诉我们,从生态学角度来讲,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动物。野生动物的分布模式,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栖息地特征,包括繁殖栖息地和取食栖息地等。以黑鹳为例,北京一半左右的黑鹳集中生活在房山十渡,就是因为十渡具有裸露的悬崖,而黑鹳恰恰喜欢在悬崖上筑巢。同时,十渡的水以浅水、浅滩为主,符合黑鹳的取食栖息地特征,所以有一部分黑鹳选择栖息在北京十渡区域。当然,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保持。如果十渡的水污染了,或者人为干扰过多,也会导致黑鹳的迁移。这几年房山在动物保护方面做得很不错,当地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和黑鹳和谐相处,不对其取食行为进行干扰,发现其巢位时,也进行了保护和监测。

 

图片11.png

 

 

那么,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能留住这些野生动物?

邓文洪教授告诉我们,说到生态系统,他在思考一个“生态度”的问题。并非是环境治理的强度越大,就越能留住这些稀有野生动物。举例说明,目前十渡拒马河的治理得当,恰好适合鱼类生长,为黑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如果拒马河的水务治理不考虑生物多样性,把水治得至清无鱼,黑鹳就会大量迁移。所以环境治理需要有一个“生态度”作为衡量标准,掌握好“适宜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度,不然会对生态系统起到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