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升越高,进藏九线队一路向南,进入昆仑山区,新的一天勘路开始,第一站策勒县恰哈乡阿萨古城。
沿途能看到许多丹霞地貌
阿萨古城
阿萨古城修筑在阿萨村后面的山上,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红土山在阳光下分外温暖,红土上面是一层厚厚的、泥土色的冲积层,像一床大棉被盖在上面,泥土层的上面是相传建于900年前的阿萨古城遗址。
阿萨古城坐落在策勒河上游两条支流之间的三角形台地北部,台地海拔高度2120米,宽60-500米,台地东为阿西河,西为秋库河,两河在台地北部尖端交汇为一。古城东西凭借高40米以上的悬崖天险,不筑城墙,只在南北筑墙,构成一个理想的军事防御体系。(资料来源:禾田闻《未发掘的阿萨古城堡》)
南边不远处,位于恰哈乡阿西村境内的阿西古城是其姐妹城,它们位于策勒县恰哈尔乡西部11.4公里处,策勒县以南70公里处,有简易便道通行,各种车型可前往,预计1小时30分钟可到达。
这两座古城见证了千年前佛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激烈争夺,决定两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也在这里发生。
据古籍记载,伊斯兰教武力入侵和田时,笃信佛教的和田王汗乐哈力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但其部下两名将领乔克吐如希和奴克吐如希兄弟拒不投降,带领几百人边战边退至恰哈乡山区,在阿萨和阿西的两个山头,修城墙、挖战壕,安装铜管引水,依险要地势分别修筑两座防御城堡,坚持固守。
但不久水铜管被敌军发现,水源被切断,人马被困,无法坚持战斗,被迫沿策勒河而上,翻越昆仑山,败走西藏...从此和田结束了信仰佛教的历史。
离开阿萨古城,勘探队沿X564县道继续朝昆仑山腹地行进,车队行驶在恰哈河谷,海拔在慢慢升高,气温也越来越低,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面扬起的尘土让每台车都不敢跟得太近,车队拉着长长的距离。
昆仑山断崖
离开主路,向右拐入一条满是积雪的草场自然路,很快到达昆仑山断崖山顶。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断崖的地貌只会在神话故事里出现。
它是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和塔里木内陆板块挤压而成,南面是岩石,北面是泥土,所以形成了这种深切、断崖绝壁式的奇特地貌。
站在山顶的平台上,六千多米的昆仑雪峰慕士山就在头顶,低头看峡谷则是被深切一千多米高差的幽谷,玉龙喀什河在谷底蜿蜒,就连那水的绿色也让人产生错觉和幻想。
接下来就是最艰险的下山土路,从3800多米的山顶直接进入2500多米的玉龙喀什河谷,短短三公里的沙石土路速降一千多米。
连续的发卡弯、回头弯,还有那一把方向过不了的剪子弯。
倾斜的路面,一边是落石峭壁,一边是悬崖深谷,玩过越野的朋友可以想象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心动魄!
黑山村
顺着玉龙喀什河,蜿蜒而上,下午五点进入今天的目的地黑山村。
黑山村只是别名,其实它正儿八经的名字叫...
▼
黑山村是和田玉的源头,也是曾经的贫困村,在当地政府和中煤能源的努力帮助下,今天的黑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媚阳光、和我们打招呼的孩子
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曾经无水、无电的村子也已经通水、通电了,连三家手机信号也已全覆盖。
当地村民也经营起了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于通信网络覆盖,手机支付也已普及。
慕士山
从黑山村返回和田的路上,顺道去探寻向往已久的昆仑第二高峰慕士雪山(6640米)。
车队从黑山村出发,颠簸50km,却依然只能远眺神秘的慕士山。
慕士山躲在这里
▼
慕士山位于中国境内昆仑山中段,和田县与策勒县交界处,它的南麓融入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而北麓则连接海拔1300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
其南北坡的相对高度相差超过3000米,把昆仑山脉单面山的特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和田是个好地方
微信公众号